金庸先生去世了。享年94岁。先生与我非亲非故,但是听到先生去世的消息在我得心里还是激起了很大的涟漪。先生是个符号,是个记忆,是我人生中很长一段时间的寄托,年少时候唯一能够让我安静下来的只有先生写的书了,以至于在那个武打书不上台面,被各类能够管得着你的大人们围追堵截的时候,我父亲为了让我安静下来,特别的开了一个绿灯,只要我看书,安安静静就可以,不管是谁的书。
为此我父亲还给我从单位图书馆借书让我看,目的就是为了让我在寒暑假能够消停的在家待着!每当父亲问我你自己想看什么书,去给我借的时候,我都是写上一张纸条,上面都是先生的书跟一些其他武侠类的书籍,比如梁羽生,古龙。
我父亲对我看书的放纵,使我在小伙伴中地位空前的提高,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父亲不管我看武打书,让他们羡慕嫉妒恨,另一个原因是不但不管,还从图书馆借来让我看,这简直有点逆天了,所以小伙伴们对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同时也因为父亲的宽容,让他们觉得我有一个好爸爸。到了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已经基本上把先生的书看完了,父亲为了引导我继续看书,跟我说其实四大名著也不错,你也可以试着看一下。这样我在小学毕业的时候把四大名著也看完了,当时因为小,比较爱看水浒跟西游记,三国演义因为半白话文有点晦涩难懂,红楼梦在当时确实很难勾起我的兴趣来,我基本上是翻完的。
武打书承载了我小时候很大一部分记忆,至今想起来那个时候看武打书的那份执着跟热情,可能是我人生中最为上进的时候。那个时候对于武打书中的人物更多的是一种现实的寄托,这些人物栩栩如生,在我脑海里面,有型有影,呼之欲出。张无忌,郭靖,黄蓉,杨过,韦小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这些人物或正或邪,个性鲜明,看书的时候,我往往为了他们命运担忧而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靠着看武打书,我学会了很多东西。看书就是这样,他不会让你立刻看到效益,但是却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当时有大人跟我说,你天天看武打书,别学的跟书中人物一样,用暴力解决问题。我长这么大,看过这么多武打书,打架的事情真的没参与过几次,可见并不会让我变得暴力。倒是通过看书,使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安静,学会了如何打发时间,书中的人物,让我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拼搏再起,如何与人说话待人接物。
我还记得我在烂赌的时候,想起来杨过,想起来张无忌,这些人物在逆境中的拼搏之态,确实对我戒赌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在办事的时候,每当面临选择的时候,一定会遵守底线,这可能就是武打书中正道的影响。
直到现在看书仍旧是我打发时间最为依赖的方式,虽然我工作挺忙,但是我还是会坚持找一些比较好看的书,最近我比较喜欢看历史类的书籍。看书能够使人安静,一个人看书的时候,随着书中人物的命运起伏并为之担忧,一口气读完的感觉,总是那么酣畅淋漓,每当我看完一本好书的时候,默默地读完最后一页的那份不舍,好像在跟书中人物永别,相聚的时刻总是那么短暂。
金庸先生的书,情节紧凑,历史感强,小时候每当我读先生的书,总是感觉这就是真实的事情,真实的历史。不像现在的穿越,玄幻,丝毫勾不起我的兴趣,虽让我对作者的脑洞之大非常羡慕,但是题材本身就已经限制了我读书的欲望。先生的书,人物丰满,个性鲜明。郭静的憨厚,黄蓉的狡黠,杨过的洒脱,张无忌的患得患失,韦小宝的市井无赖形象都让我们记忆深刻,这些人物的形象在每个人心里面存在着。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有一样的印象,但是读者一定会有一个鲜明而且厚重的形象感。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感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没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文学基础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书来的,武打书绝不仅仅是靠脑洞能够写出来的,这需要非常多的现实积累,对文学,历史,古典文化的深度接触,才能够把这些脍炙人口的书籍写出来,并呈现在我们面前。
感谢先生的书籍,让我的少年时期度过了一个安静而且有意义的时光,在我的脑海里面充实了一个个陌生而熟悉的人物,他们的性格,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经历,对我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人固有一死,但先生的离世,留下了万千宝贵的遗产,这份遗产被我们所津津乐道,并永远怀念。侠之道,重情重义,我会永远怀念先生,感念先生书籍中的侠骨柔情,快意恩仇。
大侠一路走好,后会有期!
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阅读我的文章。发布者:四九巡城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ad49.com/archives/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