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与民粹主义的胜利

英国脱欧与民粹主义的胜利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populism),又译平民主义大众主义人民主义,意指平民论者所拥护的政治与经济理念。该理念拥护平民掌控政治,反对精英或贵族掌控政治。在标榜人民主权的政治体制中,政治家总是声称“代表”人民,因而从这个最基本的意义上说,他们都是“民粹主义者”。 民粹主义承诺改变了大众的福利预期,加大了对政府的依赖,也放松了自己的奋斗决心,是效果极其负面的腐蚀剂。
致命问题是,一旦大众的福利预期得不到满足,社会心理很快发生逆转,并形成蔑视权威、拒绝变革和仇视成功者的强烈氛围。与此同时,超出收入能力的过度财政负债和福利主义相应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政府和民间相互影响,其破坏力在欧债危机中得到充分体现。
大危机在人的一生中往往仅会遇到一次,决策者缺乏经验,又总是面临民粹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化这三座大山,政治家往往被短期民意绑架、被政治程序锁定和不敢突破意识形态束缚,这是普遍的行为模式,这一点在希腊危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现今民粹主义的言论集中在互联网。

英国脱欧与民粹主义的胜利

英国入欧的始末

谈到脱欧,一定要先谈谈入欧,英国加入欧盟可谓是一波三折,英国作为一个孤悬在外的岛国,从古至今一直跟欧洲大陆有着隔阂,尤其是法国,在古代更是死敌。即便是现在,有些历史遗留问题依旧困扰着英国的民众。当然在欧洲大陆也同样对英国有着不同的意见与看法。

英国加入欧共体,“西欧共同市场”成立之时(1958),英国依然在执行依附和追随美国的政策。但是为了与共同市场相抗衡,1960年1月,英国联合瑞典、丹麦、挪威、瑞士、奥地利与葡萄牙组成一个七国“小自由贸易区”(即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晚期后,由于英国实力的进一步下降,英联邦及英、美特殊关系作为英国外交战略基石变得越来越脆弱,英国已根本不可能再把全球作为其外交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意识到,英国的外交出路只能是面向欧洲,除此别无选择。

1961年8月—1963年1月,英国第一次申请加入欧共体。由于英国仍不肯从根本上放弃与美国的特殊关系,而法国又担心英国进来会起“特洛伊木马”的作用,因而遭到了否决。

1967年5月,英国再次申请加入欧共体,同年1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表示:鉴于英国还未放弃追随美国的立场,因此不能恢复谈判。在是年12月召开的共同市场部长理事会上,法国再次拒绝了英国的申请。

到70年代初,东西方关系出现了深刻的变化:美、苏战略均势形成,美欧矛盾加剧,美、苏攻守态势衍变及全球缓和势力拉开了,这一切加快了欧洲联合的步伐。与此同时,1970年6月,英国保守党成员爱德华·希思出任首相。鉴于当时英国经济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摇摇欲坠,国际性美元危机又使得英镑收支不平衡问题更趋严重,而此时,英国已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寻求美国的支持。为此,希思调整了英国的外交政策。降低了英联邦的重要性,宣布英美特殊关系已为“自然关系”所取代,开始推行面向西欧、以西欧为重点的新外交政策,而且反复表示英国愿意同其他西欧国家一起建立“欧洲人的欧洲”。这时,共同体表示同意与英国恢复谈判。

谈判于1970年6月开始,经过谈判,最后英国同意放弃英美特殊关系、英联邦的“帝国特惠制”和英镑的储备货币单位。法国出于加强西欧合作和统一的愿望,再加上戴高乐在1969年4月25日公民投票失败后而退出政坛,在英国加入欧共体问题上作了一定的让步。

1971年6月23日西欧国家达成协议:同意英国、丹麦、爱尔兰和挪威加入共同市场。1972年1月22日,在布鲁塞尔签订条约,接受了英国等四国加入欧洲共同体。

1973年1月1日,英国正式成为欧共体的成员国。

欧洲加入欧共体可谓是一波三折,从他加入欧盟的过程我们就可以看到,欧洲大陆国家对英国并不是那么感冒,尤其是法国,德国这些欧洲大国,对于英国能否在欧盟中保留地位的意见也并不是统一的,各自心怀鬼胎,并不足以形容他们的想法,在地缘政治中,他们可能更愿意这一块大陆中的国家形成一个整体,而对近在咫尺的岛国放弃与否都是可以谈的,前提是把分手费准备好。

英国脱欧与民粹主义的胜利

英国脱欧的始末

说到脱欧,先要说说原因,首先英国脱欧这事他们干了已经不是一次了,这是第二次搞脱欧了。1975年,他们刚刚入欧两年的时间,就用公投的方式搞过一次脱欧了。当时英国的首相威尔森(HaroldWilson)发起公投,以决定是否继续留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结果是:66%的投票者选择继续留在“欧洲经济共同体”。

而在欧盟的日子里,英国也是一个另类的存在,说心在曹营心在汉并不为过,1995年12月,欧盟确定欧洲单一货币为欧元。1997年,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TonyBlair)计划在1997年后放弃英镑并使用欧元,但遭到当时财政大臣戈登布朗(GordonBrown)的阻止。欧元之外,另一个对欧洲经济一体化非常重要的条约——《申根协定》,英国也没有参与,可以说,作为欧盟的一员,英国一直扮演着拖后腿的角色:它不仅否决欧元,不参加欧盟的危机救助方案,不为缓解危机出力,还反对一切金融监管政策。

既想留在欧盟,还不想承担责任,还不想遵守盟友们共同制定的政策,英国作为一个另类的存在,在欧盟里面一直被当作怪胎。当然,从大局出发,从欧洲整体性的考虑,另外英国的影响力,以及诸多方面的考虑,英国在欧盟内部虽然我行我素,但是还是被允许了。欧元你们玩,我不玩,我要保证金融体系的完整性,申根协定你们搞,我不搞,我要保证地缘的性质不变,最主要的是,近些年的中东危机造成的难民接收问题,一直是困扰英国的最大难题,几次的恐怖袭击事件,让英国国内的老百姓意见相当大,而欧盟内部在协议通过后遭到英国的极力抵制,而且不单单是政治家们的意见大,英国国内百姓的反对声音也很大,在这个问题上,百姓与政治家们的意见得到了统一,再加上其他各种问题综合,成为脱欧公投的导火索。

英国脱欧与民粹主义的胜利

卡梅伦

当时英国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开始大幅下滑。为了捞取更多政治资本,获得更多选票,英国首相卡梅伦不得不将脱离欧盟这一撩起人们关注的话题摆上台面。于是,2013年1月23日,卡梅伦正式就英国与欧盟关系前景发表讲话,承诺如果他赢得2015年大选,将在一年内批准所需法律,制定与欧盟关系的新原则,并就脱欧问题举行全民公投,让人民有机会选择继续留在或退出欧盟,公投预计在2017至2018年间举行。

2015年11月,卡梅伦就英国留在欧盟开出四大条件:

一:确保欧洲共同市场对英国等非欧元区国家一视同仁;

二:增强欧盟的竞争力,减少对成员国经济的束缚;

三:允许英国不参与欧盟政治一体化进程,增强欧盟成员国议会的权力;

四:控制欧盟进入英国的移民,限制欧盟移民在英国领取就业者福利的权益等。

2016年2月2日,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发表公开信,对卡梅伦开出的四大条件进行近乎“点对点”的回应,并提出欧盟改革倡议,以期使英国继续留在欧盟。

2月15日,图斯克再度表态,称倡议“必须能够被28个成员国接受”,并希望能在2月18日-19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2016年欧盟春季峰会上达成协议。图斯克认为:若未能达成协议,恐损及我们共同的前途。

2月15日晚间,法国总统奥朗德与卡梅伦举行会谈。卡梅伦发言人会后称,双方“在英国提出的(改革)协商问题上进展良好”,图斯克的倡议为春季峰会达成协议提供了“坚实基础”。

2月17日,欧盟内部分量最重的人物——德国总理默克尔公开表态,称英国要求欧盟改革的许多内容“正当并可以理解的”。她表示,有些问题不仅仅涉及到英国的自身利益,在“欧盟提升竞争力、透明性,减少官僚主义”等方面,德国同样关注。

最终,经过2天的艰苦谈判,2月19日晚,英国和欧盟在布鲁塞尔就欧盟改革问题达成协议,欧盟28国领导人同意英国保留其在集团内的“特殊地位”。

2月20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召开内阁经济会议,并在会后宣布,英国是否脱离欧盟的全民公投将于6月23日举行。

然而,2月21日,伦敦市长约翰逊也就是现在焦头烂额的英国首相在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一篇2000多字的专栏文章,表态支持英国脱离欧盟。从而将本次英国脱欧“闹剧”推向最高潮。约翰逊称,英国留在欧盟会导致“民主被侵蚀”,而公投将是“一生一次的机会,投下真能有所改变的一票”。老百姓真的被动员起来了,在民粹主义的思潮鼓舞下,大家对脱离欧洲共同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百姓们奔走相告,私下里各自发表脱离欧洲带来的好处,让脱离欧洲成为主流思想,并且最终付诸于实现。

英国脱欧与民粹主义的胜利

特蕾莎·梅

2019年5月24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唐宁街10号宣布,将于2019年6月7日正式辞职,保守党内部将选举出新首相。梅姨眼含热泪地在唐宁街10号说出了以下辞职声明:自从我第一次走出我身后的大门,我就致力于让英国政府不止为少数人服务、而是替所有人发声。我已经尽我所能,去实现2016年的脱欧公投结果。我很遗憾,没能带领英国完成脱欧。在谈判过程中,妥协不是一个坏的字眼;只有所有各方愿意妥协,才有可能就脱欧达成一致。我今天宣布,将于6月7日星期五辞任首相,选举新领导人的流程将在下周启动。在选出新领导人之前,我还会继续担任首相一职。我会不带任何怨言地辞职。我们的政治近期可能承受压力,但英国仍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骄傲。

梅姨带着脱欧重任上台,带着遗憾离开首相府,脱欧最终没有在任上成为现实,当然这是多方利益角逐的结果,同时也说明脱欧确实很难,英国与欧洲的联系千丝万缕,老百姓的生活与欧洲更是割舍不开,在政治家们的鼓噪下,一时冲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真的要把想法付诸于实现,难上加难。

英国脱欧与民粹主义的胜利

鲍里斯·约翰逊

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1964年6月19日出生于美国纽约,英国国会保守党籍议员,保守党领袖。现任英国首相。 2019年7月24日,鲍里斯·约翰逊正式接任特蕾莎·梅,成为英国首相。临危受命的约翰逊,上任伊始就把硬脱欧当做是第一要务,并且定下了十月三十一日这个脱欧期限,在当上首相的这些日子里,用一句焦头烂额可以形容这位首相先生的处境,为了脱离欧洲,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无一成功,所有需要议会审议通过的文件全部被驳回,当时兴冲冲上台的约翰逊,可能并没有预料到当首相是这么难,而脱欧更是天大的难事。
如今脱欧与继续在欧盟混这是一个问题,难住了英国的政治家,难住了英国的老百姓,难住了大不列颠王国的所有人,甚至在约翰逊上台的时候,英国女王都说,你怎么会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当首相,言下之意很明显,现在确实很艰难,尤其是脱欧首相实在是太难了。
英国脱欧与民粹主义的胜利

民粹主义的崛起

这几年政治人物大打民粹牌取得胜利的例子数不胜数,普京是最典型的例子,各种特朗普式人物登台亮相,充分利用民粹主义取得政治胜利。英国脱欧这件事,说是民粹主义的胜利的标志性事件一点都不为过。当时英国保守党面临着民调下滑,选民流失,再加上每年给欧洲巨额的费用,难民问题,欧盟议会的腐败,官僚问题,都给了民粹主义滋生的温床。如何吸引选民,如何保住自己的位置,如何保住政党的执政权力,如何取悦于选民都是相当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执政家的面前,在明知道民粹主义是把双刃剑的情况下,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依旧不得不拔剑出鞘,铤而走险。

英国脱欧与民粹主义的胜利

当时英国百姓意见比较大的事情,通过脱欧可以解决:

一:每周将近两个亿英镑的欧盟费用,是英国政府一直以来抱怨最大的事情。欧盟成员国希腊破产,土耳其这个白眼狼光吃不吐,其他东欧穷国的陆续加入,趴在欧盟这个大圈圈里面一味的索取,不知道付出,成为英国政府诟病最深的借口。对于英国来说,长痛不如短痛,与其我白白掏钱,不如我不跟你玩了,我自己玩自己的,挣得多少都跟你没啥关系。

二:政治正确为上,欧盟一直在扮演着圣母婊的角色,中东动乱,难民涌入,欧盟为此分配给没一个成员国固定数目的接收计划,这也是英国难以接受的条件。再加上几次的恐怖袭击事件,让英国找到了口实,国内百姓意见很大。

三:国内困难重重的经济环境,高企不下的失业率,欧盟中穷鬼兄弟国家涌入的低薪工人,抢夺了国内很多的就业市场。执政党下滑的民调,面对在野党咄咄逼人的竞争,众多因素促成脱欧公投。

英国脱欧即是王国思维作祟,同样也是民粹主义泛滥的结果。民粹主义是增强凝聚力最有效,最快捷,最迅速的方式,同样民粹主义也是反弹最大,有效期最短的方法。尤其是在西方的轮流坐庄的执政方式下,你如果能够做到像普京一样,万年牢的位置能规避这些问题,可是西方政权交替频繁,打民粹主义这把牌风险太大,老百姓自由思想先进,对政治人物的不信任感比其他国家要强得多,一旦发现政策与承诺偏差太大,立刻就会上街游行,发表诉求。约翰逊上台以后,关闭议会没几天,老百姓立刻就毛了,马上上街表达想法。这就是例子,看英国脱欧的事件,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硬脱欧的时限越来越近,约翰逊如何实现诺言,诺言失败后如何圆谎,这才是真正考验他的政治情商的时候。

回过头来,民粹主义是所有政治人物的爱将,没有人不想把选民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世界环境下的民粹主义抬头。曾经的全球一体化进程正在被抛弃,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努力的关上敞开的大门,切断曾经引以为傲的开放,自由的经济环境,从开放到封闭,从自由到枷锁,这个过程的速度正在政治家们的操纵下,越来越紧迫。从美国的边境墙,到脱离欧洲的英国,再到蜂拥而至的中东难民,无一不考量着政治家们的情商跟智慧。越来越多的事件上升到政治层面,越来越多的事情在民粹主义的烘烤之下变得难以决断,而民粹主义的一次次胜利,让操纵民意的政治家们对他欲罢不能,如同吸毒一样,在爽与死之间徘徊着!

罗兰夫人(Manon Jeanne Phlipon,1754年3月17日-1793年11月8日),
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吉伦特党领导人之一。她的丈夫罗兰(Jean Marie Roland de la Platiere)也是吉伦特党的领导人之一。罗兰夫人于1793年11月8日被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临刑前在自由神像留下了一句为后人所熟知的名言:O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阅读我的文章。发布者:四九巡城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ad49.com/archives/2161.html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9月14日 上午9:24
下一篇 2019年9月15日 上午6:15

相关推荐